查看原文
其他

智能CT影像诊断技术应用线上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0年6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指导、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组织的智能CT影像诊断技术应用研讨会在线上成功举办。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安德医智等机构和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副秘书长王爱华主持,与会专家围绕智能CT影像诊断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广展开了充分研讨。

 

研讨会背景

近期,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指导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联合对国内肺炎人工智能影像辅助诊断产品进行了摸底测试。为交流评测成果,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CT影像诊断领域的融合步伐,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CT影像诊断领域中的诸多挑战,召开了本次研讨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高技术处处长徐鹏致辞

徐处长在致辞中谈到,智能CT影像诊断技术历经数年发展,智能化、实用化和准确性日益提升,面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重大挑战,人工智能企业主动作为、攻坚克难,一批AI辅助诊断系统投入应用,发挥科技力量。通过此次肺炎人工智能影像辅助诊断产品的评测可以看出,我国智能CT影像诊断技术取得了较好发展。对下一步发展,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结合临床实际工作需要,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医学影像技术深度融合发展,切实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持续提升人工智能技术在防疫工作中的应用效能,拓宽AI辅助诊断在多病种的应用范围,展现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三是人工智能业界与医学界专家携手聚力,加快相关技术产品标准研制与应用实施,促进人工智能医疗应用落地,造福人民。


中国信通院介绍肺炎人工智能影像辅助诊断产品评测情况

中国信通院王秀梅对肺炎人工智能影像辅助诊断产品评测结果进行了汇报。评测结果显示,国内部分人工智能医疗企业的智能肺部疾病诊断产品已达到一定技术水平,功能相对成熟和完善,并具备一些特色创新,但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如医学影像数据标准化、产品开发方向与实际临床需求仍存在距离等。


专家观点——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主任施裕新

施主任表示,现阶段肺炎人工智能影像辅助诊断产品在定性识别肺部基础性疾病方面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对病灶进行定量测量方面尚需进一步的提升。整个产业的发展需要由各单位通力协作,夯实数据和算法方面的基础性工作,搭建权威测试平台,让企业的产品经得起考验。下一步施主任建议尽快制定建库标准,并由各医院牵头建立基础性疾病标准数据库,针对不同疾病发展针对性算法,加强供需沟通,组织共同进行科研攻关。


专家观点——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郭佑民

郭主任认为,目前的肺炎人工智能影像辅助诊断产品主要用于对肺内病变部位检出和定位,对病变的容积、性质进行定量测量,评估肺内病变的演变过程,基本属于孤立性肺结节诊断的衍生产品,只是诊疗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同病异影、异病同影的情况十分常见,不能过于夸大产品作用,需要进一步结合核酸、病理等金标准进行综合诊断。郭主任建议加强政府引导,完善政策和产品标准。


专家观点——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丁忠祥

丁主任提出,目前的肺炎人工智能影像辅助诊断产品同质化情况比较严重,缺乏能真正用于临床的效果比较理想的辅助诊断产品,肺炎人工智能影像辅助诊断产品开发不仅要从软件开发角度来考虑,更要结合临床需求,具备多病种诊断能力,加强数据集建设与明确标注规范。建议加强数据采集、数据标准化等基础工作,建立各类疾病标准化基础数据集减少同质化竞争带来的资源浪费。


专家观点——武汉中南医院放射科主任徐海波

徐主任介绍,目前肺炎人工智能影像辅助诊断产品在标记和分割等方面进步明显,立体三维等功能还不够成熟,还需要有分诊功能、随访功能、多次影像检查结果比较等创新功能。建议加强顶层设计,由第三方专业机构牵头建立权威标准的产品评审指标,由多家医院分别承担单病种标准数据集建设任务。同时搭建公共底层开源平台,让企业能够集中精力进行创新功能和差异化功能的开发。


专家观点——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放射科副主任李铭

李主任认为,目前的肺炎人工智能影像辅助诊断产品适用于医院体检部门提高筛查效率,但产品功能同质化严重,需要更加完善多样,构建包含肺部、胸廓、纵膈影像诊断在内的多任务系统,提高功能质量和算法精确度,才能达到临床可用基本需求,找到买单方。要从加强基础算法训练和研究,提高诊断模型的可解释性和可评估性;产品要以满足临床需求为导向,探索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尽快形成供需良性互动的局面。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对产业发展指明方向,共同推动基础数据集建设标准化、建设基础算法开源平台和医疗人工智能评价体系,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企业代表观点

企业代表发言环节,来自联影医疗、依图医疗、安德医智、健培科技、深睿博联等企业的专家代表分享了产品开发中的诉求建议和下一步产业发展建议等内容。


产品开发方面,专家认为,肺炎人工智能影像辅助诊断产品主要适用于帮助医生做重复性工作,进行量化分析。未来产品开发需要从完善放射科工作流入手,深入调研临床需求,考虑实际应用场景,明确产品开发标准,加强功能创新。企业还应当考虑医生知识产权诉求,提高医生参与产品开发工作的积极性。


产业发展方面,专家认为,未来产业链将进一步分工细化,基础数据工作、算法工作将分离开来,企业对数据资源的需求十分迫切,希望国家层面能够引导支撑,牵头做更多工作,如明确数据标注规范,整合数据资源,建设单病种标准数据集,建设公共测试平台等,企业可以更专注于算法和功能创新,减少在数据需求方面消耗的成本。部分企业在拿到医疗器械二类、三类证的同时,更要加强商业模式创新,国内监管机构也可以借鉴FDA做法,进行试点鼓励创新,促进产业良性发展。


评测标准方面,专家认为,以往肺炎人工智能影像辅助诊断产品难以综合评价,此次评测全方位考验了产品。肺炎人工智能影像辅助诊断产品模型开发、评测等工作接下来需要中国信通院、医疗机构、政府部门更多的规范指导,中国信通院可以为产品测试搭建统一平台,企业通过闭环获得具体反馈,加速产品迭代。


会议结论

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针对肺炎人工智能影像辅助诊断产品评测结果、临床对肺炎人工智能影像辅助诊断产品的需求、企业在产品研发及产业化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及建议、测试数据标准化及标注问题、下一步工作思路等诸多议题展开讨论,并取得了积极效果,在尽快制定产品评测标准、建设公共的基础数据集和基础算法开源平台、产品功能更深入结合临床实际应用需求等方面达成共识。会议认为,医疗行业迫切需要医疗人工智能产品,但目前的产品还不能完全满足临床的实际需求;产品研发过程中在训练数据获取、基础算法研究方面投入太大,导致产品同质化竞争问题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创新功能、差异化功能的发展。总体上,我国医疗人工智能的发展存在如下困难:一是缺少共享的基础训练数据集和基础算法;二是缺少统一的数据标注和接口算法;三是产品与临床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和差异;四是尚未建立成熟的商业模式,企业存在严峻的生存问题。


会议建议,为进一步加快产业化发展、促进临床实际应用,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等国家机构及行业平台发挥积极主动性,组织医疗机构、大学及研究院所、医疗人工智能企业等产学研用产业力量,共同建立我国自主可控、开源共享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辅助决策关键技术体系,为我国医学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和发展创新驱动的人工智能产业新模式。具体包括:

(1)建立多模态医学影像数据库,对医学影像数据进行统一的汇总、分类、标准化、标注,搭建统一的医学影像数据平台,为企业提供便捷的基础数据应用服务。

(2)基于多模态医学影像数据,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度学习框架和新一代神经网络算法,建立融合分析开源共享人工智能开源算法基础服务平台。

(3)建立医学影像人工智能产品的临床性能评价指标体系,搭建科研及评测公共服务平台。


最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副秘书长王爱华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后续中国信通院将继续发挥好桥梁作用,跟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融合发展工作中,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步伐,欢迎感兴趣的企业加入。

End


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

AIIA携手产业聚焦应用场景,共建智能语音服务可信生态

AIIA全栈benchmark,邀请十八般武艺的你前来打榜

关于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人才发展中心征集科普基地(展厅)素材的通知


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